下周,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备受瞩目的会谈,议题直指当前胶着的俄乌冲突。
这场看似为冲突降温的峰会,却让远在南亚的印度总理莫迪感到极度不公,甚至可以说是愤怒。
美国一边准备与俄罗斯握手言和,另一边却用制裁大棒猛烈敲打印度,理由竟是印度购买了俄罗斯的石油。
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,让印度觉得自己成了这场大国博弈中被牺牲的棋子。
关税大棒,为何专挑印度?
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施压并非空穴来风。
起初,特朗普威胁要对所有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,印度、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被点名。
但最终,这把火却几乎只烧到了印度身上。
美国先是对印度产品加征了25%的关税,在印度未作任何妥协后,特朗普又签署总统令,将关税再次追加25%。
这使得印度需要承担的关税总额飙升至50%,这对任何正常的贸易关系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。
美国此举的背后,是其自身的财政困境。
根据公开数据,美国国债规模在今年已然突破高位,华盛顿急需从外部寻找输血渠道,而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的印度,自然成了显眼的目标。
更有讽刺意味的是,美国曾试图扶持印度,以替代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。
然而,当美国发现印度对美贸易顺差中,高达六成的商品实际上是从中国转口的再加工产品时,便立刻翻脸,毫不犹豫地挥起了关税大棒。
莫迪的回旋镖
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,莫迪政府没有选择硬碰硬,而是打出了一套精妙的组合拳,让华盛顿方面措手不及。
近期,路透社曾发布一则“独家消息”,声称印度国有炼油厂已暂停采购俄罗斯石油。
特朗普立刻在社交媒体上为此点赞,似乎印证了其施压策略的成功。
但仅仅几小时后,印度政府官员就公开辟谣,明确表示“政府从未下达减少俄油进口的指令”,并强调炼油厂的采购调整纯属市场行为。
紧接着,印度在军购问题上给了美国一记更响亮的耳光。特朗普曾极力向莫迪推销F-35战机,声称要为印度提供“最新战机”。但印度的回应始终是冷处理。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公开表示,目前尚未就F-35的采购进行任何正式讨论。
这种态度与印度在航展上对俄罗斯苏-57战机的热情形成了鲜明对比,毕竟后者不仅价格更低,还承诺技术转让。
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
这场关税与反制裁的博弈,暴露了美印之间难以调和的战略分歧。
首先是能源安全问题。
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,而俄罗斯石油的价格比中东原油低了大约20%。对于莫迪政府而言,购买俄油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经济账,不可能为了迎合美国的地缘政治需求,而让本国经济和民众承担额外的能源成本。
其次是在技术合作上的认知差异。美国希望印度直接购买昂贵的F-35战机,以此来平衡双边的贸易逆差。但印度更看重的是像与法国联合研发“阵风”战机那样的技术合作模式,谋求的是自身国防工业的长期发展。
特朗普的强行推销,显然低估了印度的战略定力。
最核心的,是印度始终坚持的战略自主原则。
美国一直试图将印度深度绑定在其“印太战略”的战车上,使其成为对抗中国的“前线”。但印度始终奉行不结盟政策,拒绝成为任何大国的附庸。美国的关税大棒,反而让新德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,华盛顿口中的“友谊”从来都是附带条件的。
向东看,莫迪的新棋局
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,莫迪开始将目光转向东方,重新审视印度的外交布局。
一个明确的信号是,莫迪计划在8月31日到9月1日访问中国,并出席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。
这一行动标志着印度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,新德里正试图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,以平衡来自美国的压力。
加入上合组织,为印度提供了更多与中国联手的平台,共同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。如果印度能够借此机会,与中国在经济和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,其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无疑将得到显著提升。
莫迪此次访华,意图不仅在于经济合作,更在于尝试改善两国关系,就一些历史遗留的敏感问题展开对话,以增进互信。
结语
特朗普政府本想通过关税大棒逼迫印度就范,结果却适得其反,反而将一个重要的战略伙伴推向了竞争对手的怀抱。
这起事件清晰地表明,美国的单边施压策略在新兴经济体面前正变得越来越低效。
如今,像印度、巴西、南非这样的国家,已经学会了在大国博弈中利用“冷处理”和“拖延战术”来维护自身利益,它们不再无条件地接受美国制定的规则。
当特朗普准备与普京会面时,莫迪也已启程前往中国。
这或许预示着,全球秩序正在被重塑,多极化的世界不再是理论,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。
满盈网配资-配资正规网上股票配资-怎么找配资公司-股票正规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